浅析USB系列接口

「接口」一词,伴随着电子设备的产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然而如今多种多样复杂的接口也让我们烦不胜烦,今天就用一篇文章来详细介绍一下USB接口的规范。

分清接口和协议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分清USB接口和USB协议。

因为不同的接口可以使用相同的协议,不分清接口和协议的话,容易造成思维的误导和混乱。

img

这个就是USB的不同协议了

具体内容可以参照有关USB数据传输 | Liam’s boring life (boredliam.github.io)

总的来说,协议越高,支持的传输速率就越大,充电功率也越高。

傻乎乎的命名方法

众所周知,USB组织是一个很喜欢给别人起名字的家伙。

在最早的时候,USB组织还是很乖巧安分的。

官方命名1 官方命名2 官方命名3 大众理解
USB 1.0 (1.5Mbps) USB 2.0 Low Speed 1.0
USB 1.1 (12Mbps) USB 2.0 Full Speed 1.1
USB 2.0 (480Mbps) USB 2.0 High Speed 2.0

但是USB组织开始越来越不老实了。

开始使用大量无所谓的名称

新命名 旧(USB 3.2 (20Gbps) 发布期间) 旧(USB 3.1 (10Gbps) 发布期间) 原名
USB 80Gbps USB4 2.0 USB4 Gen 2 USB 4 (80Gbps)
USB 40Gbps USB4 USB4 USB 4 (40Gbps)
USB 20Gbps USB 3.2 Gen2x2 USB 3.1 Gen2x2 USB 3.2 (20Gbps)
USB 10Gbps USB 3.2 Gen2 USB 3.1 Gen2 USB 3.1 (10Gbps)
USB 5Gbps USB 3.2 Gen1 USB 3.1 Gen1 USB 3.0 (5Gbps)

但是现在新命名还没有普及开来

现在市场上大多名称都是旧版本的USB名称。

改名成功以后,备受称赞的USB if趾高气昂地推出了全新一代USB 5.0 2x2 gen5 Supercalifragilisticexpialidocious speed with power delivery 6.0 pro max mega super professional ultra ultimate

USB标识

USB组织除了命名还不死心,还要推出各式各样的标识来显示自己的水平高超。

img

这里稍微解释一下各项命名的含义:

  • 第一列讲的是对应的最新USB协议的名称。
  • 第二列讲的是印在包装盒上的彩色LOGO。
  • 第三列讲的是产品接口附近的黑白LOGO。
  • 第四列讲的是 即使在控制器关机下仍可进行供电的LOGO。

img

这是USB充电器的标识,很明显就不多解释了。

img

这是USB线缆的标识,看图方法大体相同。

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行的线缆表示不可进行数据传输。

多种多样的接口

Type系列

Type系列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最多,用途最广的接口了。

img

img

这些便是我们现在的type家族。

有些人可能会说,好像Type-B没怎么见过。

事实上,Type-B接口被广泛应用于打印机,扫描仪等外部输出输入设备。

动手安装过打印机的同学应该很熟悉。

Type A和Type C自然就不用介绍了,这可是两大家喻户晓的存在。

但是Type C还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之后我们再详细展开。

Mini系列

img

这边是mini系列,比较少见。

而且随着用途的不断减少,也在逐渐退出市场。

最早的时候可以通过这种线实现两个不同设备之间的连接,没有主机也照样能传输数据。

其指标与标准USB相同,但是加入了ID针脚(用于区分设备是主机还是外设),以支持OTG。

主要用途在一些相机设备和MP3 MP4设备,某些老旧型号的手机也会将其作为充电口。

Micro系列

Micro系列是mini系列的下一代,在同样规格的情况下提高了插拔寿命,最高可到达1万次。

并且减小的体积更有利于手机部署的小型化。

当然如果有接触移动硬盘的同学相信对 micro B系列(3.0)一定不陌生。

因为它也是用在移动硬盘盒上的重要接口。

以前很多手机用micro B作为充电和数据传输接口。

但是随着Type-c的普及,micro-b正在退出市场。

小结

img

这张图就是USB接口的小结。

全新的USB4 V2.0标准规范,新一代USB4 2.0接口将支持80Gbps的双向最高传输速率,以及非对称式120Gbps的最高速率

小提示:USB4采用了全新的拼写方法。数字和USB是紧贴起来的,如果分开,则一定指的不是USB4。

Type-c 接口 ——未来的接口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后面只支持type c接口了。

因为这种接口不仅触点多,数据传输能力大。而且体积小巧,方便实用。

type-c是这些接口中唯一能支持正反插拔的,对于用户来说体验很友好。

同样能支持正反插拔的苹果lightning接口,充电功率则被限制在了25w左右,传输速率也只达到了USB 2.0的水平。

所以type c接口也正是我们未来的接口,可以想象在未来的许多年里,type-c接口就会取代所有接口。

img

雷电协议

既然说了这么多USB接口了,我们来看看全新一代雷电协议。

注意雷电协议和雷电接口又是非常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开始之前先进行区分一下。

区分

雷电接口是支持雷电协议的type-c接口。(有点怪怪的)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img

img

img

因为雷电协议和有的USB协议都是用type-c接口。

区别在于支持雷电协议的接口旁边会有一个雷电标志。

最新的雷电4的带宽是40Gbps,融合了PCI-E 4.0数据传输协议和DisplayPort视频协议,同时还能提供最大100W的供电能力。

但是USB4 2.0出来以后,速率大为提升。不过由于支持的设备较少,暂且不讨论。

img

雷电接口的优势

那么雷电接口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呢?

可以看出来反向充电一栏,雷电接口占了优势。

这里的反向充电不是说给国家电网充电,而是说给外接的设备供电。

比如通过雷电四协议,我们可以外接一个功率为15w的拓展坞,而用usb协议。我们只能连接7.5w的拓展坞。

雷电四和雷电三

雷电4相对于雷电3,物理外观和最大速率上均没有变化。

同样是 USB-C 接口的设计和最高 40Gbps 的带宽,很多人可能认为雷电4就是雷电3的换皮。

但实际上,在视频、数据以及充电三方面,雷电4的规范和要求与雷电3都有所不同。在数据传输方面,虽然都是同样的带宽,但在雷电3中,图像信号的传输明显有着更高的优先级。雷电3给视频画面传输预留了 18Gbps 的带宽,视频画面之外的数据只剩下22Gbps。并且这个带宽划分是固定的。如果没有传输视频画面,比如只接了一组硬盘,速度照样会限制在22Gbps。

雷电4采用了动态带宽的分配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所有带宽。

雷电4视频输出方面最低要求是支持双4K,前代雷电3仅支持单4K。对于经常用双屏、对画质要求高的设计师来说,雷电4更友好。

注: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浅析USB系列接口
https://blog.windeling.com/2023082436898/
作者
黄文林
发布于
2023年8月24日
更新于
2025年5月8日
许可协议